潮剧知识
   
《辞郎洲》中的真丝戏服(陈史 摄)
讲述20多年前的事情记忆非常清晰,“这些潮剧服装非常奇妙,我感觉它们就像一本历史书一样,在诉说着历史的故事,于是,我在垃圾堆里把这几件‘宝贝’抢救了出来”。
  一晃10多年过去,2010年,广东潮剧艺术博物馆开馆,它成为继承和传播潮剧的新阵地,成为无数潮剧爱好者以及潮人寻找文化记忆的精神家园。因为潮剧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,是潮汕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,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,其历史文化资料十分丰富。所以,当时广东潮剧院致力于收集、保留潮汕文化遗产,同时用现代的方式,向市民、社会乃至全世界展现潮汕本土文化。“当时听说要修建潮剧艺术博物馆,我
想起这些一直珍藏的宝贝,终于在潮剧院舞台美术制作厂找出来”。记者看到,这些潮剧老戏服,镶边的金银刺绣依然富丽堂皇,充分体现了传统潮绣工艺制作的艺术风格。采用金银线的绒色线绣制,绣面饱满浮凸,柔活多变,配色协调,图案纹样华丽大方,给人美的享受。
  41
     
   
潮剧知识  
  老戏服大帮滚是少有的手绘服
  值得一提的是,另一套是潮剧著名女丑洪妙先生扮演《换偶记》中的“幼花”所使用的老戏服大帮滚,更是珍贵至极。吴老师介绍,这套服装在镶边上的花纹图案采用手工绘画,是潮剧服饰中少有的一件手绘服饰,虽然历经多年却不褪色,在潮剧服装中非常罕见。“当时我很想考究这些手绘的图案是哪位师傅绘画的,是用什么材料绘画的,因为虽历经多年,但色彩依然艳丽”。
  据了解,《换偶记》是一出非常经典的潮剧剧目,其妙趣横生的喜剧色彩,当年洪妙等老一辈艺术家非常生活化的表演令人叹为观止。该戏是洪妙得意之作,改革开放后,在汕头重新上演时,万人空巷,一票难求!记者看到,真丝材料的黄底手绘镶边图案依然艳丽,仿似让人看到洪妙先生当年在《换偶记》中的精彩表演,仿似欣赏到他原汁原味、精彩绝伦的舞台表演。
  据介绍,洪妙先生有个好嗓子,不但能演,还能唱。解放前的戏班伶人绝大多数是男性,女性极少。就潮剧而言,戏曲男扮女、女扮男是普遍现象。洪妙先生的表演跨两个行当,一是女丑,一是老鹅。女丑强化老年妇女男性化的倾向,是女性的变形夸张,形象滑稽。老鹅是潮剧特有的行当称谓,类乎京剧的老旦,但表演上却兼有丑旦的成分。看着这些老戏服,在慢慢品味中,仿佛时光穿梭,看到老一辈潮剧表演艺术家在舞台上的精彩表演,让人沉浸在一个潮韵悠长、或近或远、穿越时空的潮剧艺术海洋里……
洪妙在《换偶记》中所穿的老戏服
42